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推桿,做何選擇?這是令許多初學者頭疼抗癌食物的事情,本文列出幾項選購建議,希望對剛接觸高爾夫運動的球友有所幫助。文/新京報記者 徐全雅
  外觀
  在近20-30年中,推桿的外形經歷了新成屋許多變化和革新。以知名推桿品牌Odyssey為例,目前,該品牌中國官網上羅列的推桿類型就多達89種。在2009年初上市的Odyssey推桿款式僅有42種,5年時間增加了一倍多。保守估計,市售的各大品牌推桿款式多達數百種。
  這些推桿外形各異。根據推桿長短,有傳統長度的短推桿,也買房子有最近巡迴賽球手中流行的長推桿(包括腹式推桿和胸式推桿)。根據桿頭外形,有傳統的刀背桿頭,也有新式的槌形桿頭。
  一個符合自己審美的漂亮推桿無疑會給隨身碟推擊者帶來好心情。
  楔形還是槌形
  很多初學者非常註重推桿外形,但切不可只註重外形而不顧及其他。其實,推桿的外形設計有其特殊外接式硬碟的性能訴求。如長推桿或前臂鎖定式推桿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球手的大肌肉群,適用於那些在推擊過程中手容易顫抖的球員。另外,相對於傳統的刀背或楔形推桿,槌形推桿擁有更靠後、更低的重心,能夠讓你的推擊更穩定,並更容易創造前滾的效果。因此,在選擇推桿時,要理解推桿外形背後的性能訴求,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推桿。
  桿身長度
  一般來說,在舒適自然的推擊預備姿勢中,雙眼應該在球或球後部的正上方,這才能更容易瞄球和順暢發力。為了達成這一預備姿勢,球桿桿身長度必須適合球手。
  桿身位置
  每個球手推擊時習慣的置球位不同,有的傾向於球位居中(雙腳中間),有的傾向於球位靠前(靠近目標方向)。不同的置球位影響到觸球時的桿面角度,最終影響球的滾動效果。為了達到最佳的滾動效果和準確的距離控制,球手應該根據自己的球位選擇相應桿身位置。
  什麼是桿身位置?桿身位置有三種設計,第一種是中置桿身,即桿身完全延伸至桿面以內;第二種是半外置桿,即桿身橫截面的一半延伸至桿面以外;第三種是全外置桿身,即桿身完全延伸至桿面以外。
  為了保證觸球時桿面的正確角度,球位靠前的選手應選擇中置桿身或半外置桿身;球位居中或前壓式推擊的球手應選擇外置桿身或半外置桿身,防止桿面前扣的擠壓式擊球。
  桿頭配重
  按照不同球手的推擊習慣,有直線和弧線兩種推擊軌跡,它們需要有不同桿頭配重的球桿。
  直線推擊的球手應使用重量平衡的桿頭,在觸球瞬間,桿頭重量均勻分佈於跟部和趾部,從而保證方向的準確性。
  而對於弧線推擊的球手,應使用桿頭趾部較重的桿頭,同時應有趾部下降的桿頭設計,這樣在推擊過程中,桿頭趾部才能及時回正,保證觸球時桿面正對擊球方向。
  手感
  說到手感,首先是握把的感受,現在的很多推桿握把選擇了方形的粗握把設計,給球手以更飽滿和穩定的持握感受。
  關於手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桿頭重量,有一個關於推桿重量選擇的流行說法:快果嶺,重桿頭;慢果嶺,輕桿頭。在速度較快的果嶺,不需要太大的力量,僅需要依仗桿頭的揮動勢能將球推出;而對於速度較慢的果嶺,球手主觀傾向於較大的推擊幅度,這時需要重量較輕的桿頭即可。對於職業球手來說,他們都會準備兩到三支不同的推桿來應對不同果嶺速度。
  總的來說,力量充足的球手適合更重的推桿,他們會感覺更趁手。
  試用
  實踐是檢驗球具的唯一標準,推桿好不好,只有試了才知道。選擇自己心儀的幾款推桿,到練習果嶺試一試。在相同的距離下,用每支推桿向洞口推5個球,然後選擇推擊效果最好的那支推桿,這永遠不會是壞的決定。
  ■ 建議
  初學者不必買太貴的推桿
  北京灣會高爾夫學院院長金軼建議:
  “市售的高級推桿價格不菲,動輒八九千,甚至上萬元,職業款的推桿更貴。這些推桿的桿頭大多由軟鐵鑄造,桿面觸球時十分柔和,桿面和球的接觸時長更長,觸球時間延長能幫助球手修複極為細微的推擊偏差。但對於初學者來說,我不建議買這些昂貴的推桿,因為初學者不能充分發揮這些推桿的功效。初學者重在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特點的推桿款式和桿頭構造。另外,勤加練習、磨煉技藝才是降低桿數的最有效方法,光有漂亮行頭是遠遠不夠的。”  (原標題:如何選一支合適的推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wtureyo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